「仁•愛晚晴」舉辦公眾講座及工作坊 |
|
PPT下載 有獎遊戲 | |
澳門六十五歲或以上老年人的人數,由二零零六年的35,355人(7.0%)增加到二零一零年的44,200人(8.0%),澳門社會的老齡化日趨嚴重。因此,澳門鏡湖護理學院獲社工局贊助,開展「仁•愛晚晴」應對老齡化社會教育系統工程。其中,「仁•愛晚晴」培訓計劃共有五個主題,包括一、健康老齡化及代際關係之凝聚;二、長者的心社靈照顧;三、慢性疾病處理及臨終關懷;四、老人失智症之預防及照顧;五、社區及院舍的老人照顧。考慮到失智症已成為澳門長者及社會一個極待關注的問題,採用「老人失智症之預防及照顧」為項目先導計劃。 由於疾病的惡化,失智症患者會出現腦功能衰退。他們一般在認知功能,包括記憶、語言、邏輯推理、專注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等方面出現障礙。懂得適時學習如何適應患者的認知功能衰退,以展開訓練及配合適當的照顧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仁•愛晚晴」首場公撙耨y日前在街坊總會青洲社區中心舉行,是次講座的目的是讓大眾認識適合老人失智症患者的認知功能(特別在記憶方面)訓練和活動,並如何藉著這些訓練和活動提升患者的認知能力及生活質素,改善患者的行為。由澳門鏡湖護理學院副教授、澳門失智症協會理事長曾文主講「被遺忘的時光」。 曾文向聽眾介紹了「仁•愛晚晴」培訓計劃,並簡介認知功能,認知障礙患者及老人失智症,失智症患者的記憶衰退與生活的影響,以及記憶功能衰退與環境設計及認知訓練。講座中講者透過介紹懷緬治療,與聽眾一起談論以往的事,把遠期的記憶喚醒,讓聽眾從緬懷過去光輝歲月來肯定自己、抒發情感。出席講座的市民超過五十人,整場講座氣氛融洽熱烈。 另外,「仁•愛晚晴」首場照顧者培訓工作坊於上週六在街坊總會樂駿中心舉行,工作坊的目的是透過參觀不同的機構,提高非正規及家庭照顧者對專為老人失智症而設的社區服務的認識,瞭解它們的運作、設施、服務及為患者而設的活動,令他們對失智症患者的社區照顧有更深入的認識。 是次工作坊由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青頤長者綜合服務中心主任、澳門失智症協會副理事長馬佩雲主講「照顧失智症一天實務工作坊」,她向照顧者分享照顧老人失智症患者日間服務及院舍服務的經驗;同時由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社會服務辦公室副總幹事劉詠詩,安排參觀街坊總會社區服務大樓頤駿中心、平安通緊急呼喚服務中心 接著「仁•愛晚晴」第二場照顧者培訓工作坊,也將於本月二十一日(星期六)下午二時三十分至下午六時三十分在街坊總會綠楊長者日間護理中心舉行,由澳門鏡湖護理學院助理教授、澳門失智症協會副理事長梁淑敏主講「失智症家居生活顯關懷」,歡迎有興趣人士參加。 查詢詳情可致電2822 6850或瀏覽網址(www.kwnc.edu.mo/web/cmain.htm)。
|
|
出席講座的市民超過五十人 |
曾文(左2)與馬佩雲(左3)、劉詠詩(左4)合照 |
劉詠詩(左1)與參觀者合照 |